#夏天泡湯 #排濕消暑 還能治冬病
夏天濕氣重又炎熱,民眾往往只想待在冷氣房內,卻造成身體難以發汗、排毒,濕氣也出不去,反而更容易覺得不舒服。
中醫師 彭溫雅 表示,透過足底泡溫泉讓身體出汗,能幫助熱氣透過流汗排出,達到解熱效果,也有助於人體排除體內代謝的廢物,更能幫助排除體內濕氣。
以中醫角度而言,一年四季都適合泡湯。「春日洗浴,昇陽固脫。夏日浴泉,暑溫可袪。秋日泡泉,肺潤腸蠕。冬日洗池,丹田溫灼。」
夏天泡湯甚至能達到 #冬病夏治 的效果。夏天是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,尤其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三天,一般在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頭伏(通常在小暑前後),第四個庚日二伏,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,此時,能藉由夏天的陽氣來治療冬天好發過敏疾患。
在三伏天可以利用熱水或溫泉進行足浴,保持腳部溫暖,達到冬病夏治、刺激末稍循環的效果。
西醫則認為,泡湯能增進血液循環、舒壓,甚至緩解慢性疼痛、鼻子過敏,好處不少。
夏天泡湯怕中暑,該怎麼泡比較好?
夏天泡溫泉應該避開氣溫炎熱的時段,尤其是上午七點到下午五點間,泡完湯後也可以喝常溫或10~12℃的涼水,有助於解熱。
夏天天氣熱,泡湯以下半身或小腿為主即可;若是想泡全身,則建議泡2~3分鐘就起身,再用溫水淋浴幫助身體降溫,整個泡湯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以內。
泡湯環境是否通風相當重要,夏天泡溫泉要注意不斷補充水分,或是泡湯前先補充水分。
安全泡湯 掌握血壓是關鍵
泡湯雖然舒服,但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,心臟病患都應該避免長時間泡湯,因為泡湯會擴張周邊動脈,促進周邊血液循環,但對於心臟病患來說,反而可能會造成心臟缺氧。
有三高、心臟病的民眾泡湯溫度不要超過40℃,且過程中一定要起來休息,泡湯時間不要泡超過10分鐘,老年人、幼童和孕婦泡湯都需要特別注意,有乾癬、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疾病的民眾也應避免泡湯,以免過度刺激,加重皮膚不適。
泡湯過程要循序漸進、慢慢下水,泡的位置不能超過心臟高度,最好保持在腹部左右即可,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就該離開溫泉池,也要注意避免飯後泡湯,應間隔2~3小時較安全。
#彭溫雅醫師 #彭溫雅 #濕氣調理全書 #排濕養氣
👉🏻新書發表會
#濕氣調理全書:排濕從養氣開始
美女中醫師彭溫雅醫師 現身說法#
時間:7/12 PM 19:30-21:00(19:00開放入場)
地點: 紀州庵文學森林 -新館2樓
報名連結:https://lihi.one/fPkud
👉🏻線上直播互動課程
#中醫元氣養成術:http://bit.ly/2WxNVrc